LVM優點
1. 彈性伸縮磁碟容量
2. 整合不同的磁碟
3. volume snapshots
4. 自定義的裝置名稱
5. data striping 提昇 I/O throughput
6. Mirror volumes
LVM1與LVM2的相容性
1. LVM2 可向後相容 LVM1
2. LVM1 可用 vgconvert 轉換成 LVM2
LVM示意圖(轉載自RHEL5手冊)
1. PV: Physical Volume,其實就是硬碟切出的實體分割區
2. PE: Physical Extent,如同磁碟分割時的 Block 大小,預設為4M
3. VG: Volume Group,由多個磁碟或分割區組成的虛擬磁碟
4. LV: Logical Volume,由VG分割出來的磁區
LVM的Label與Metadata
/Label/
1. 磁碟初始化為PV,靠的就是在磁碟寫入LVM label
2. LVM Label 可存放於前四個 sector 的任意一個,預設是寫到第二個 sector
3. LVM Label 的用途是存放磁碟的UUID、LVM Metadata的位置、裝置的大小(in byte)
/metadata/
1. 存放VG的設定資訊
2. 同一個VG的PV會各自保有一份metadata
3. 你可以設定一個PV保有多少份metadata的備份,有0、1、2的選項,預設為1份,一旦設定好此數字後,日後不得更改。(pvcreate 參數 --metadatacopies 0 )
4. 若設定要保有兩個備份,這兩個備份分別會放在磁碟的最前面與最後面,若不小心誤刪都可以利用這些備份復原LVM,因metadata很小,其實有多個備份比較好
PV layout(轉載自RHEL5手冊)
Volume Group(VG)
1. VG是由PV組成的一個 volume pool
2. VG分為 linear、striped、mirrored volume
snapshot常見應用
1. on-line backup
2. 在snapshot的磁碟做fack檢查
3. 建立測試環境
4. 將snapshot磁碟轉成DomU,移轉到Xen的虛擬機器上
建立LVM時注意事項
1. 在建立LVM時,以整個磁碟為單位製作PV,目的是提昇I/O效能,假設一個磁碟有兩個PV,這兩個PV又同屬於一個VG,LVM在做data striping時,並不知道底層的PV位於同一個磁碟,如此會造成資料存取的延遲,另外在磁碟的管理上也比較清楚明瞭。
轉貼至http://beakdoosan.blogspot.tw/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